【觀點】關於社會與政治議題的溝通,我有話想說。

這是推動婚姻平權半路學到的領悟。

如果你也在為堅持的想法努力著,那我希望你能撥空看一下這段話。

不論送中、2020、初選民調亦或是罷免,伴隨話題的延燒,情緒的沸騰,大家的關注漸漲,各方聲浪也就越趨壯大,即使許多聲音是互相不重疊,也不會交集的。但我想說的只是,無論我們身邊的誰,無論他的立場如何,我們都不應該強加自己的想法在他人之上。即使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也不應該剝奪他人說話的權利

我們為之驕傲的,臺灣一直以來堅守的民主自由的價值,始終包含著尊重多元,捍衛權利的內容。但這卻往往是我們喊著民主自由的名號時,忘卻的內涵。我們打著破除框架的名堂,卻像用二分法的思路、限制選項的問題作為匕首,架在身旁的人面前。

人們有權選擇沈默,而我也相信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是習慣沈默的。我們可以盡力說服他們,說明現況,分享想法,但在去年公投後我領悟到的是,理性,溫柔,尊重,往往是我們在溝通時提到,卻忘記的。

當我們喊著突破同溫層,傾聽不同意見,加強世代溝通。卻在溝通時,忘卻自己闡述完立場,也該聽聽對方怎麼說,忘卻了其實我們擁有的是一樣的自由,一樣有權選擇,一樣有權闡述。

我自己在跟長輩溝通的時候,也時常自省,至今也仍在學習、調整。

從前我會用「包容」 一詞,來形容長輩的想法。但後來才發現,其實包容本身就帶有歧視意味,是我先入為主地將他們放在與我們不一樣的位子了。我知道人的心本來就是偏的,要完全沒有偏見也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能努力地讓雙方在溝通時能站在平等的立場討論,讓願意聽我們分享的人們,能感受到他們的意見也能被同等尊重,再來進而討論其中利弊,是否就更有機會開啟溝通進程的大門了?

人們說得沒錯,我們總把最傷人的話,留給了最親的人。

在與其他長輩談論時,我們總是心有目標,行有耐心,盡力地希望今天的討論,能讓多一個長輩了解年輕人的聲音,或甚至是被說服。當他們提出一點點贊同時,我們總使盡渾身的力氣,去感動那些微的改變。但當角色換成自家人或是親近好友時,激動情緒好像就多了一些,字詞好像就難聽了一些,耐心好像就少了一些,傾聽也逐漸不復存在。好像選擇站在一樣立場的就是朋友就是家人,而對方只要有些許不同意的點,無論大小,就是異己。於是環境變得緊張敏感,習慣發聲的人越來越大聲,大得時常聽不見其他的聲音,而選擇沈默的人越來越多,因為發言變得不再自在,反而多了恐懼,多了疑慮。最後,被迫沈默的人們,只能在匿名的選票上,像是找到縫隙裡透出的一絲氧氣,好不容易地表達自我。

結果給了我們震撼,只願我們也學會了這一課。

這邊要感謝我可愛的阿嬤,前一段日子再跟她討論2020時,她說,「你不用擔心你的阿嬤,但要加油,努力跟其他阿嬤說。」雖然我跟表哥也花了很長時間在跟阿嬤溝通平權的議題,直至今日仍在持續努力中,但阿嬤的這番話,著實讓我花更多時間沈澱下來思考去年公投後的啟發,也開啟今天這段文字的契機。

最後我想說,我聲援反送中,我理解今日香港明日臺灣。我知道危險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都來的靠近,我支持想要說服更多人們的你妳你們。但請記得,強加的文字只會造成更多的分裂,距離我們想要抵達的目的地,也只會越來越遠。

對於覺得這些真的不是太重要,或是與自身相關性不大的你們,我想說,請記得,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事不關己從來就不會減少衝突,只是自我欺騙,因為在這些議題上,沒有人是局外人。今天你可以覺得政治的距離還很遙遠,你可以覺得政治還輪不到你去登門拜訪,主動了解。但無法保證的是,政治會不會哪一天就傾門踏戶,破門而入,而那時,或許就為時已晚了。

 

願我們始終能溫柔地,面對這個世界的殘忍。

早安台灣,香港加油。

(2019/6/13 凌晨,臺北)


Vivi的文字需要您的支持!

螢幕快照 2019-06-04 下午6.43.57

如果您也喜歡我的文字,請按下方Like拍手鍵!
也歡迎您註冊Likecoin(Google帳號可直接登入)進一步按讚,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用行動支持Vivi的創作,讓我能繼續寫出好文跟大家交流!


追蹤更多Vivi的相關資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