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記葉浩老師於愛丁堡談轉型正義

幾近零度的星期六上午,本該是補眠的好日子,我卻早早起床,為了迎接一場期待了好一段時間的講座。

記得兩個星期前,聽到蘇格蘭臺灣學人協會的學長說這次邀請到了葉浩老師來愛丁堡談「臺灣轉型正義的現況與挑戰」,我便從那天興奮到演講當天。
感動的原因不外乎,在醫學及自然科學大舉受到重視的大環境下(即便我個人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既得利益者),社會科學的議題也逐漸出現在學人協會的講座中了,當然還有自己對於轉型正義這個議題的興趣與熱忱。

(當天的演講中,老師花了好長時間在解釋背後的理論基礎與歷史緣故,由於自知還有很多需要研讀和查找資料的地方,就不在此贅述)

我印象最深的,也最感動的,大概是老師最後提及在轉型正義的路上,臺灣社會現在及未來無法逃避,必須面對的問題吧。
他提到出生在民主氛圍底下的年輕世代,因為從沒有親身經歷過極權、壓迫,即便在書籍及史料上看到過相關資料,對許多人而言,這是相對無關緊要的事。然而這樣的漫不在乎與事不關己,即造就對於轉型正義的忽視、不了解,甚至認為沒有意義。更別提及華人社會裡鄉愿的特性,與相信忘記痛苦,往前進,一切就會明朗,大家有錢賺,生活自然就會好的想法。
而這,就是未來,甚至現在,我們應當要去正視且認知到的問題。

然而身為年輕的一代,我們也提出許多關心,甚至在爭取及為轉型正義奮鬥的年輕一代,在與長輩溝通時遇到的問題。我們提到上一個世代的長輩,會以年輕一代沒有經歷過壓迫時代,根本就不了解當時時空背景為由,來反對我們為轉型正義發聲的立場。亦或是因為上一代身處的環境,曾教導他們「不要碰政治」為上策、為安全之選項,所以會去反對下一代接觸這類型的議題,進而造成在此議題上的世代衝突及青年發聲受到質疑與阻擋的困境。
老師笑了笑說,他理解這樣的情形,但同時也希望我們這一代能成為推動轉型正義的主力,將這個責任承擔起來。上一代經歷過實質壓迫、極權的大時代背景,他們心中的仇恨、衝突、矛盾,導致他們雖然對當時發生的事情有比我們更真切且深入的理解,但情緒也扎根的更深,更容易以「復仇」的心態做為出發點,因此或許是很珍貴的資料來源,但不一定是最適切的推進主力。

但年輕一代也有讓他擔憂的地方。
他說,我們這一代支持轉型正義,是因為相信其中包含的價值。然而缺乏理論的知識基礎,讓我們在思辨及論述的過程中站不住腳,更無法將臺灣的轉型正義推向國際社會、提升國際關注。史料的不完整性與建構未完成,也是需要加緊腳步,才有機會讓一切明朗那一天更快來到的另一個憂慮。同時,檯面上有的模組,雖說是他國轉型正義「成功」的範例,但文化與時代背景的不同,讓這些模組並無法完美套用,或者是說直接套用在臺灣的情形上。發展出屬於臺灣,最適合我們種種背景元素加總的轉型正義模式,也是急切需要被解決的問題,亦或是說,是這條路要繼續走下去,應該要先完成的先決條件。

聽完老師的講座,我默默地在筆記的最後寫下,

「臺灣人很容易忘記,所以在還沒有學會珍惜之前,就先急著拱手讓人了」

—— 鄭南榕

一句加入鄭南榕基金會志工團隊時導覽同仁與我分享的話,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卻意外地擁有共鳴。

或許就像葉浩老師那天對著我們說的,也像鄭南榕留下的,
剩下,就是我們的事了。

 

晚安,愛丁堡
早安,臺北

謝謝蘇格蘭臺灣學人協會。
致自由。 

Vivi的文字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您也喜歡我的文字,請按下方Like拍手鍵!
也歡迎您註冊Likecoin(Google帳號可直接登入)進一步按讚,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螢幕快照 2019-06-04 下午6.43.57用行動支持Vivi的創作,讓我能繼續寫出好文跟大家交流! 

 更多Vivi的相關資訊 & My daily life

instagram logofacebook logoyoutube logo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